(通讯员:龚萍)2025年10月11日晚上,我院立城名师讲堂第六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111报告厅顺利举办,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汪维辉教授主讲“汉语词汇的前世今生”。讲座由我院副院长周广干主持,黑维强教授、赵学清教授与谈,新葡萄8883官网AMG拔尖基地学生及专业研究生近100人参加了讲座。
汪维辉教授从词汇的重要性谈起,指出语言中最难的是词汇,最有趣的也是词汇。汪维辉教授围绕“汉语词汇的前世今生”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首先以大量的例子介绍了古今词汇的异同;其次总结了词汇发展的常见类型。指出词汇发展主要有单变双、替换、旧词产生新义、创造新词和引进外来词这五种常见类型;再次以“吃(喫)”对“食”的替换为例,对王力《汉语史稿》中的相关论述作了五点补充,展示了“吃(喫)”对“食”的替换历程。同时还提到,引起词汇新旧替换的原因很复杂,目前已知的比较确定的原因有两种,分别是避讳和通语基础方言的变动;最后,针对“现代汉语的词汇够完美了吗?”这个问题,汪老师引用福楼拜和马克·吐温的名言,并以“听—聆听/垂听/倾听”和“佩戴口罩”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语言是在使用中不断变化的,语用需求是推动词汇演变的原动力,指出现代汉语词汇并不完美,还会不断丰富和完善。
现场提问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提出来一些思考和问题,与汪维辉教授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汪维辉教授将理论和实例相结合,逐一进行了细致的解答,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师生们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浓厚兴趣。
黑维强教授认为这次分享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展现了十分清晰的思路,非常值得同学们多学习、多思考。同时,还强调同学们对语言要具备敏感度,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周广干副院长总结指出,汪维辉教授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立足于文献语言,同时注重结合包括方言、外语在内的各种材料。对于学生而言,要多读汪维辉教授的著作和论文,尤其要学习汪维辉教授的文风、学风,做到向名师深入学习,开展自己的相关研究。
